西安外事学院创建于1992年,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。
学校立足陕西、服务中西部、面向全国、辐射“一带一路”,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、应用型、综合性、高水平民办大学,创办百年名校。
学校地处国家级高新区——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设有5个专业学院、3个特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,以及5个书院。开设本科专业44个,形成了文学、艺术、教育、管理、经济、工学、医学、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;有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14个专业获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资格,7个辅修专业,8个校级重点建设和培育学科点。
学校与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院校、机构建有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合作关系,开设中外国际班,以本升硕、硕博连读等方式,为学生开辟了本、硕、博全层次的学业晋升通道,大力培养硕士、博士层次人才。
Xi'an 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
was founded in 1992
学校在办学历程中凝炼形成了以“鱼化龙”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,
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,突出国际合作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和全面人格养成,为国家建设培养了20余万优秀的应用型人才。
学校坐落于鱼化寨,这里不仅是仰韶文化遗址,还蕴藏着鱼化龙精神的传说源泉。相传,周武王建国后带着女儿雨花公主游览此地,被当地的美景和民风所吸引,公主不愿离开。为此,武王为她建造了一座祭天台,以便公主祈求风调雨顺,感谢上苍哺育万物。雨花公主每年在此进行祭祀活动,赢得了百姓的爱戴,因此该地被称为“雨花台”。到了盛唐时期,众多学子在长安赶考途中会聚于此祈福,希望金榜题名,利国安民。他们将“雨花台”更名为“鱼化台”,寓意“鱼跃龙门”的吉祥,由此“鱼化寨”得名。
学校创始人黄藤校长将其“教育兴国理想”与学生们的“成才诉求”融入地域文化,提出了“仰信笃志、化鱼成龙”的使命。鱼化龙文化因而涵盖了学校的理念,鱼化龙精神是七方教育理念的具象化表达——集众物所长,以自强的精神内化成一个新的超越众物之龙。“多元集纳,自强创新”是鱼化龙的过程。
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,创新协同育人机制,构建七方育人体系,
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,培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、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、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、自强乐用与奉献意识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
学校聚焦新时代人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,秉承“汇南北之气,凝东西之髓,顺乾坤之理,成雅乐之人”的包容开放精神,贯彻“明道、修身、利他、共荣”校训,全面实施七方育人体系。以生为本、立德为先,发展个性、注重养成,致力于培养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、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、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、自强乐用与奉献意识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。
学校聚焦新时代人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,秉承“汇南北之气,凝东西之髓,顺乾坤之理,成雅乐之人”的包容开放精神,贯彻“明道、修身、利他、共荣”校训,全面实施七方育人体系。以生为本、立德为先,发展个性、注重养成,
人们共同追求真善美,但又生来个性各有千秋。我们在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同时,大力推行个性化人才培养,实行学分制、“3+1”和小学期制等弹性学制,给学生发扬自身特长和发展个性的空间,呵护学生在就业、考研、创业、留学等不同发展中释放潜力、放飞自我,成就每位学子独一无二的未来。
西安外事学院发扬体育学科育才与育人功能的高度统一,积极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,使学校体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。学校于2019年秋季学期实施了“四全四自主”俱乐部模式体育教育教学改革,改革以“健康第一”为指导思想,秉承“以体育人”的教育理念,遵循“发展个性、注重养成”的教学原则,构建“教练赛管评”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,通过“统管”“全评”,聚焦“教会、勤练、常赛”,落实“每天运动1小时”,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“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”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21世纪技术加速更新,社会飞速前进,终身学习能力成为每个人适应职业、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西安外事学院高度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,为学生人生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。
西安外事学院搭建国际教育平台,组建经验丰富的中外籍师资团队,开设出国留学项目、交流交换项目、实习就业项目、研学游学项目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,致力于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。
众多教学名师、双师型教师,寓教于乐、注重实践、专业前沿,着力培养学生一技之长,并围绕专业特长,打造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职场竞争力。历年来,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,始终保持较高就业率,是陕西省同类院校中唯一蝉联全省就业先进单位的高校。
学校坚持自主办学、依法治校、教授治学、民主管理、开放合作,探索实施中国特色现代民办大学制度,获得长足发展。
学校在推动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、高等教育大众化、民办高校体制机制创新、应用型人才培养、区域经济发展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成绩显著。